不停学 不停思 不停研—
抗“疫”中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战“疫”过程中,永利娱场城官网首页入口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通过网络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密切沟通,努力克服困难,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从未停下学习、思考和探索的脚步。
指导老师:张峻峰
1. 论文组成员:宋啟骏
我们小组在11月开组会的时候定下了时间轴,1月20日我们赶在年前统一收齐了初稿,上交给导师张峻峰教授,在导师的远程指导下,统一于三月初提交二稿。疫情并没有打破计划和节奏,我们逆势而上,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利用网络互帮互助,如:分享Grammarly写作插件,互相提供修改意见,帮助修改论文格式等。借此机会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疫情面前更加团结,共同把好毕业年级的论文关!
2. 论文组成员:陈欣蓓
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是武汉封城的第一天,也是我们组上交论文一稿的日子。组群里宋啟骏尽职尽责地对论文格式、一稿文档名称反复强调,突来的疫情和封城的重磅消息并没有打乱院长早在12月组会时就定下的时间轴。为了按时交稿子,我抱着电脑在四川省图书馆风雨无阻写了20天。
2020年1月30日,大年初六,武汉封城的第八天,组里所有同学收到了院长的修改意见。
身在武汉的老师总是容易让人感动,有像张峻峰教授这样专注于工作的老师,春节大假武汉封城都不会影响他在一周内给所有同学详细批复修改意见;还有像Claire一样的乐天派,线上网课鼓励同学开麦分享最近的生活和心情,还炫耀自己买到了新鲜好吃的草莓。老师们,我们开学见!
3. 论文组成员:肖潇雨
我们一家在封城前两天返乡过年,本以为在这小乡村呆不上十天就会返城,不料近两个月后,这里仍是我们的避难所。在完成论文初稿期间,家里无Wi-Fi,也没有图书馆那样安静的环境,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在沉重甚至悲痛的心境中,还要写好论文。幸好,在放假前最后一次小组会议里,导师耐心地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开题答辩后我一直觉得我的论文没有创意,但和导师再次谈话后,我仔细阅读了他推荐的书,有了新灵感。上交初稿后,导师改地很快,且批注十分详细,从多个方面指出了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也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我相信春天终会来临,期待开学后与各位同学和老师们见面。
指导老师:张红燕
1. 论文组成员:常沙
早在去年年末,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题报告几经推敲,最终定稿,论文的草图也在脑中勾勒成形。未想疫情突然爆发,本该潜心撰写论文,却被朋友圈和微博的各种消息扰的思绪全无,所幸越来越多的正能量纷至沓来,身处疫情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满满感动。春寒料峭之时,却总能被张老师朋友圈的暖心话语温暖心田,老师参与志愿活动的照片更是让人备受鼓舞,可谓亦师亦友,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并行。平复情绪后,我开始充实自己的生活,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撰写论文,字句斟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文献资源,紧跟进度安排,同时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初稿在得到老师的反馈后,会进一步提升完善,希望可以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献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 论文组成员:赵思菲
今年的毕业季与以往相比因为疫情的缘故,让本来这个收获果实开启新篇章的一年蒙上了不同而焦虑的色彩。对于大四的我而言,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难度都大幅度的增加了。电脑落在学校造成写论文不便,还好家里的老台式机救了我一命,其中我的导师张红燕老师在我写初稿过程中也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在心理上和实践上都增加了信心。除了辅导论文外,张老师也会发消息来关心疫情期间的情况,为论文的完成更增加了动力。
指导老师:江敏
论文组成员:陈洁玲
我在12月开始就前往上海实习,在这段时间(尤其是疫情期间)需要同时兼顾论文写作、实习工作、掌握生活技能。幸好有我的导师江敏老师的帮助,我在论文写作方面也不会太焦头烂额。
即使一个人在外实习并不那么容易,还好有我的导师给予我鼓励,并帮助我、和我一起修改论文,与我一起完成这个大任务。在出发之前就与老师确定好开题报告,休息日会按照计划进行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江敏老师总是理解和支持我们,并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注意身体。疫情让大家暂且闷在家中,但我相信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再见,为我们毕业交上满意的答卷。
指导老师:李慷
论文组成员:阿依吐尔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暂时地改变了我们大四学生的实习、找工作以及顺利完成学业顺利的方式。
大四的我,不得不居家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按时提交论文初稿,我基本上坚持每天写完五百词,有不懂的、写不下去的时候,及时地向导师请教,这样下来差不多十二天时间我基本上完成了论文正文。目前,导师已经给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争取四月之前改完交给导师。
结语:
疫情的出现,源于我们前所未知的“新敌人”,战“疫”过程中,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奋战。在人类不断求索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会出现新的“未知”。只有在保持敬畏心的同时,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的方法。而师生连心的毕业论文指导和撰写,正是这种科学方法的传授和探索精神的传承。